寿安镇吴家场|“用乡村人文记住乡愁·乡史历史文化梳理会”(上)

“用乡村人文记住乡愁·乡史历史文化梳理会”(上)

重拾记忆 传承文化

活动时间:2023年8月17日

新农村建设需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。吴家场社区作为寿安镇政府驻地,人文基底深厚,地方特色明显,但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变迁,当地居民对吴家场场镇的历史印记正在逐渐淡化,为重塑居民的历史文化归宿,留存乡村记忆,2023年8月17日,吴家场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合成都聚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“用乡村人文记住乡愁·乡史历史文化梳理会(上)”活动。

会前小游戏

逢“3”拍手

早上8点30分左右,居民便提前来到了吴家场社区综治中心准备开会,他们有序就坐,在等待梳理会正式开始之余,社工先带领居民做了“逢3拍手”互动小游戏,居民积极参与,依次报数,报到“3”、含“3”的数字、“3”的倍数就拍手跳过,整个游戏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
梳理会正式开始

留存乡村记忆

早上9点钟,梳理会正式开始。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,居民有序分成3组,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后,各个组员踊跃发言,有组员说道:“这么多年过来,我觉得交通的变化比较大,比如说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,交通不便、路面狭窄,二八大杠自行车是这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,再看看现在,几乎家家户户都用汽车作代步工具”;

还有组员谈到了以前的古镇景象,他们说,之前的古镇人员来往密集,商货贸易繁盛,形成了横竖几条街巷的大场;也有组员提到了寿安土酱油、酥糖、酱白菜等传统美食以及财神庙、火神庙、文武宫等古建筑;

马孟常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吴家场的一座特别的建筑—圣修堂,该圣修堂始建于清咸丰年间,后几毁几建,最后留存的为民国早期重新修缮后的中式合院建筑,现当地在原址重建圣修堂,院内几棵粗大的楠木树,挺拔参天,昭示着圣修堂曾经的古远。

此次活动以梳理会的形式进行,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,吴家场社区的居民畅所欲言,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吴家场社区的乡史历史文化进行整合梳理,不断唤醒社区居民心中吴家场原始记忆,这既是记忆的重拾,也是文化的传承。